微信号:xxxxxxx 
 QQ号: x 江力按: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,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老师,经常讲中国文化书院以及北大哲学系的先生长寿的故事,他说这样的“长寿”现象用古代文献的概念解释,就是“仁者寿”,“以德延年”。
	
清代方苞解读“仁者寿”时认为:“气之温和者寿,质之慈良者寿,量之宽宏者寿,言之简默者寿,故仁者寿。”
比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的张岱年先生,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,生活方式就非常不健康,“三饱两倒”。比如老人家吃饭时大鱼大肉,吃饱了,躺下就睡。一些学生就劝先生运动运动。张先生认为,躺着就是运动,“动就是静,静就是动”,大家还真是拿先生的自我“生活哲学”没有什么办法。
另外,张岱年先生九十多岁,还自己拎着菜篮子亲自买菜,又是喜欢动的。孩子们都劝他不要这样辛苦了,老先生不为所动,自己还就喜欢这样的活动、运动。
如此极端的“不动”和辛苦操劳的“动”,形成了张先生独特的养生现象,老人也活了九十五岁。
另外就是杨宪益先生。有人问他长寿秘诀,他说:就是三条,“抽烟,喝酒,不锻炼”。每天一斤或者半斤二锅头,就着花生米,抽烟聊大天,也是九十几岁的年纪。
其实先生这样极端的养生方式并非真的如此,他们不过是顺其自然,乐观达观,“乐天知命”而已。
我们还可以看看作家李辉文章,他转述的郁风老人记录了杨宪益先生的“养病逸事”——
	
“郁风老太太后来写了一篇《雪漫什刹海》,以诗意之笔描述了这一次(与杨宪益先生的)聚会。
生日之前,杨先生刚被检查出病,家人都建议他去住院治疗,但他拒绝了。
他的确是一个奇迹,从小抽烟、喝酒的他,到了九十岁,居然还从来没有住过医院。
这也是他在疾病面前常常若无其事的本钱。
席间,他拿过一张餐巾纸,写上打油诗一首递给郁风——无病莫求医,无事莫写信,信多事必多,医来必有病。
这样的聚会有好多次,但惟独这一次,才被郁风老太太的文章详细记录下来,留住那一天的雪景,留住杨先生被白雪映衬的豁达……”
此故事的后半部分摘引自李辉《杨宪益:“银汉不再隔双星”》,题目以及编者按是编者添加的,谢谢此部分的写作者李辉先生。
编后
	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“抽烟 喝酒 不锻炼”绝对不能算是养生之道,甚至有很多人说不要宣扬这样“不科学”的养生观。但什么叫科学呢?科学难道不是尊重现实吗?现实就是现实,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正视,事实就是事实。从这些长寿的老教授们身上,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“抽烟、喝酒、不锻炼”,而要更多的关注到“仁者寿”和“以德延年”的状态与心境上,乐观、豁达和通透的为人处事,才是他们能长寿的真正秘诀。
	
	
	 
“黄山”品牌成长的基因是什么? 
哈德门(壹号)玩转新复古风  从“新”出发! 
美CDC发布“电子烟相关”肺病新术语:EVALI 
“云烟”60周年,“红河”30周年,撑起国烟发展脊梁 
上世纪初与读书有关的烟画:“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”“关公”“看图识字” 
惠州市食药监局“晒罚单” 卖假酒 茶烟酒行被罚 
日本因奥运会实施史上最严“禁烟令” 但是依然为吸烟者留有空间 
推动云烟品牌快速发展的“三大力量” 
“中南海”的品牌重塑之路 
PTI对香烟征收“罪恶税”